研究中心科研項目統(tǒng)計(2016-2020) |
序號 | 項目名稱 | 主持人 | 批準時間 | 項目來源 |
1 | 四元工作法:后疫情時代高校學生工作的創(chuàng)新研究 | 葉楊 | 2020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 |
2 | 認知生態(tài)視域下徽州老字號IP文創(chuàng)可行性研究 | 程瑤 | 2020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 |
3 | 徽州傳統(tǒng)民居中漆器裝飾藝術的傳承及應用 | 孟梅林 | 2020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 |
4 | 徽州木雕造型元素的當代轉化與運用研究 | 伍鵬飛 | 2020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 |
5 | 地域文化品牌與文化創(chuàng)意設計研究團隊 | 王小元 | 2020 | 校級科研項目 |
6 | 設計學基本符號圖文之間關系研究 | 楊繼勇 | 2020 | 校級科研項目 |
7 | 后人類賽博格造型在網絡游戲中的角色研究 | 艾紅娟 | 2020 | 校級科研項目 |
8 | 非遺梨簧戲數(shù)字化保護與傳承研究 | 蘇楊 | 2020 | 校級科研項目 |
9 | 文化傳承視域下的雙墩刻劃符號當代應用價值研究 | 李穎 | 2020 | 校級科研項目 |
10 | 科幻電影場景設計中中韓古建筑的數(shù)字造型傳承研究 | 丁沛 | 2020 | 校級科研項目 |
11 | 廣告與內容的融合路徑研究 | 費利君 | 2020 | 校級科研項目 |
12 | 凌家灘遺址玉器紋樣當代運用研究 | 朱鐵軍 | 2019 | 安徽省社科規(guī)劃一般項目 |
13 | 中國水粉畫(1949年—1966年)社會功能及價值研究 | 胡勁峰 | 2019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 |
14 | 習近平責任思想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實踐研究 | 臧亞平 | 2019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(輔導員專項) |
15 | 基于“三全育人”理念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 | 遲傳德 | 2019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(輔導員專項) |
16 | 基于凌家灘玉器紋飾符號的智慧旅游AI產品交互圖形設計研究 | 李穎 | 2019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(基地重點項目) |
17 | 黃梅戲文化傳播中的視覺表現(xiàn)研究 | 花晶 | 2019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(基地重點項目) |
18 | 繁昌窯歷史文化的影像表現(xiàn)研究 | 艾紅娟 | 2019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(基地重點項目) |
19 | 基于皖江流域民俗元素開發(fā)文創(chuàng)產品的研究——以桐城王圩燈會道具文化的文創(chuàng)產品開發(fā)為例 | 程華波 | 2019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(基地重點項目) |
20 | 江南文化與安徽地域文化 | 朱鐵軍 | 2019 | 安徽省社科普及規(guī)劃項目 |
21 | 微語境下產品創(chuàng)意文化研究 | 李夢園 | 2019 | 校級科研項目 |
22 | 中國原創(chuàng)繪本研究 | 丁文霞 | 2019 | 校級科研項目 |
23 | 弗朗西斯·哈斯克爾《畫家與贊助人》的引進與出版 | 馮白帆 | 2019 | 校級科研項目 |
24 | 社區(qū)居住環(huán)境適老化設計及評價研究 | 張慎成 | 2019 | 校級科研項目 |
25 | 現(xiàn)代繪畫形式語言多樣性研究 | 董可木 | 2019 | 校級科研項目 |
26 | 安徽老字號品牌深度文化性延伸研究 | 程瑤 | 2019 | 校級科研項目 |
27 | 鄉(xiāng)村風貌視角下木結構建筑設計及其性能研究 | 劉明彬 | 2019 | 校級科研項目 |
28 | FAST-FAHP立體視閾下14~20世紀中西方家具形態(tài)研究 | 楊艷紅 | 2019 | 校級科研項目 |
29 | 中國宣紙繪畫意大利展 | 承杰 | 2018 | 國家藝術基金項目 |
30 | 自媒體語境下文創(chuàng)品牌IP形象設計研究 | 劉華玉 | 2018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(基地重點項目) |
31 | 一帶一路背景下安徽動漫產業(yè)發(fā)展與徽文化對外傳播 | 陳黨 | 2018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(基地重點項目) |
32 | 皖南旅游城市智能公共設施產品的語義研究與設計 | 賈杜娟 | 2018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(基地重點項目) |
33 | 基于無為魚燈儀式過程下敘事性文創(chuàng)產品研究與開發(fā) | 張海敏 | 2018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(基地重點項目) |
34 | 城鄉(xiāng)演進中的安徽竹雕類非遺傳承保護與創(chuàng)新 | 朱鐵軍 | 2018 | 安徽省社會科學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課題 |
35 | 城市文化景觀視域下的動漫景觀研究 | 丁文霞 | 2018 | 國家基金預研項目(社科) |
36 | 基于文化傳承的中國傳統(tǒng)年畫藝術價值實驗性研究 | 承杰 | 2017 |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一般項目 |
37 | 皖南地區(qū)代表性古村落歷史文化的數(shù)字化仿真實現(xiàn) | 陸峰 | 2017 | 國家藝術基金 |
38 | 徽州工匠精神與工匠文化研究 | 費利君 | 2017 | 安徽省社科規(guī)劃青年項目 |
39 | 公共藝術研究 | 李木子 | 2017 | 安徽省社科規(guī)劃后期資助項目 |
40 | 徽墨裝飾研究 | 聞婧 | 2017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 |
41 | 數(shù)字衍生品界面設計對徽派文化品牌傳播的再提升研究 | 康英 | 2017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 |
42 | 基于徽州符號的竹木文創(chuàng)產品設計開發(fā)研究 | 李響 | 2017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 |
43 | 面向多終端設備的webAPP響應式界面設計與布局方案研究 | 李穎 | 2017 | 高等教育提升計劃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 |
44 | 安徽民間竹器技藝的傳承與創(chuàng)新研究 | 金東 | 2017 | 高等教育提升計劃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 |
45 | 城市化進程中民俗文化發(fā)展的可持續(xù)性研究 | 張慎成 | 2017 | 高等教育提升計劃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 |
46 | 安徽高校藝術專業(yè)生源質量的提升研究 | 高原 | 2017 | 高等教育提升計劃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 |
47 | 長三角新版圖非物質文化遺產協(xié)同創(chuàng)新保護同化與異化研究 | 朱鐵軍 | 2017 | 國家基金預研項目(社科) |
48 | 中國傳統(tǒng)“消亡”手工藝再度“復活”現(xiàn)狀調查與專題研究 | 陳軍 | 2017 | 國家基金預研項目(社科) |
49 | 自媒體環(huán)境下的互動廣告模式優(yōu)化研究 | 楊思杰 | 2016 |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 |
50 | 蕪湖鐵畫的傳統(tǒng)技藝與產業(yè)化開發(fā)研究 | 史啟新 | 2016 |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 |
51 | 工業(yè)設計創(chuàng)新促進安徽制造業(yè)轉型升級機制與路徑研究 | 張學東 | 2016 | 安徽省社科規(guī)劃項目 |
52 | 皖雕四絕傳統(tǒng)技藝探微 | 朱鐵軍 | 2016 | 安徽省社科規(guī)劃項目 |
53 | 蕪湖市機器人產業(yè)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的路徑選擇及其對策研究 | 俞云 | 2016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 |
54 | 民間手工藝品的當代價值研究 | 程瑤 | 2016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 |
55 | 徽雕故事在數(shù)字混媒語境下的設計與應用研究 | 蘇楊 | 2016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 (重點研究基地) |
56 | 徽劇背景下的動漫造型研究 | 丁文霞 | 2016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 (重點研究基地) |
57 | 繁昌赭圻墨玉石雕圖形藝術語言研究 | 朱鐵軍 | 2016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 (重點研究基地) |
58 | 皖南地區(qū)現(xiàn)代村落空間環(huán)境設計研究 | 王軍 | 2016 |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 (重點研究基地) |
59 | 以安徽省“江淮杯”工業(yè)設計大賽為平臺的大眾設計教育研究 | 程華波 | 2016 | 省社會科學知識普及規(guī)劃 |
60 | 微文化語境下的廣告創(chuàng)意研究 | 費利君 | 2016 | 高等教育提升計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 |
61 | 以皖江城市群為依托的城市導向設計情感體現(xiàn)研究 | 花晶 | 2016 | 高等教育提升計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 |
62 | 明清徽州竹雕藝術價值探析與創(chuàng)意開發(fā)研究 | 劉明彬 | 2016 | 高等教育提升計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 |
63 | 斯維特拉娜·阿爾珀斯微觀藝術史研究 | 馮白帆 | 2016 | 校級國家科學基金預研項目(人文社科) |
64 | 跨平臺Web App界面的響應式布局方法與交互體驗設計研究 | 李穎 | 2016 | 校青年基金項目(人文社科) |
65 | 創(chuàng)新2.0環(huán)境下藝術設計專業(yè)大學生“創(chuàng)客空間”的教育研究 | 梁敏 | 2016 | 校青年基金項目(人文社科) |
66 | 青陽農民畫的藝術范式與產業(yè)轉型研究 | 程瑤 | 2016 | 校青年基金項目(人文社科) |